潮新聞
編者按:2024年過半,近日,有媒體發(fā)布了半年熱詞。這些流行語刻錄著人們的生活印記和年輕人的精神狀態(tài)。透過這些關鍵詞,我們拆解年輕人的“玩?!?,也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
這個夏天,除了緊張刺激的巔峰賽事,巴黎奧運會的“松弛感”也被許多網友津津樂道。
“古希臘掌管松弛感的神”“我嘞個超絕松弛感”等善意調侃不絕于耳。世界頂級運動員在賽場拼搏,作為觀眾,感受到的不僅是體育的魅力,還有高壓之下不動如山的頂級心理素質。有網友從鄭欽文等運動員的比賽經歷中,品出了些生活感悟。
我們常常自嘲、調侃,說“壓力山大”,面對“內卷”又拒絕躺平。但同時,“松弛感”又備受追捧,仿佛人人都在贊美、追求松弛感。
到底什么是松弛感?我們又為什么追捧松弛感?
網絡上對“松弛感”的話題討論動則百萬乃至千萬級。微博截圖
巴黎奧運會的超絕松弛感
說起法國,第一印象大約會是自由、浪漫。看過巴黎奧運會后,對法國的印象也許還要加上一條,“好美的精神狀態(tài)”。
這屆巴黎奧運會,從一開始就讓不少網友直呼,這也太松弛了。
本次奧運會于7月26日開幕,8月11日閉幕,部分項目的比賽于7月24日率先開幕。令人驚訝的是,在央視的實時報道里,距離奧運會開幕紅毯儀式不足2小時,紅毯還沒鋪設完畢;距離開幕式不到4小時,工作人員還在搭建場地、做物料準備。并且,彼時開幕式還沒有完整彩排過,而是在街頭各自分散彩排。社交媒體上,有網友發(fā)帖稱,離開幕式還有4天,路過一個奧運工廠時,發(fā)現(xiàn)里面的工人還在有說有笑地做五環(huán),噴的漆還沒干。
有人吐槽巴黎奧運開幕式效率低,也有人覺得松弛感的背后是“就算事情搞砸,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喜歡這種容錯率很高的感覺,覺得自己犯錯也可以有第二次機會”……這未嘗不是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6日,中國體育代表團乘船沿塞納河“進場”。圖源:央視新聞
相比奧運會本身,運動員們展現(xiàn)出的松弛感更為大家津津樂道。不少網友直言,如果是自己面對那樣激烈的賽況,也許連說話不結巴、動作不發(fā)抖都做不到,更顯得賽場后八風不動的運動員們的“強心臟”。
出色地完成跳水動作后,全紅嬋面對鏡頭用手指調皮地比著動作,玩笑似的說“小小巴黎,拿捏!”比賽之外,她還去哪都背著掛滿玩偶掛件的“痛包”。潘展樂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摘金后面對采訪鏡頭跟全國人民“告狀”。男子10米氣手槍比賽,看得人手心冒汗,比賽的謝瑜全程情緒穩(wěn)定,直到知曉自己奪金才露出了激動的笑容;羽毛球男雙“梁王”組合,別隊休息討論戰(zhàn)術,他倆樂呵呵討論椅子坐起來啥感受,帶著十足的松弛感拿下銀牌;在其他運動員輪流上臺試舉的間隙,中國隊選手羅詩芳蓋著一條印愛心的粉紅毛毯,躺下就睡,最后摘得了巴黎奧運會舉重項目女子59公斤級金牌……
這一幕幕,都讓網友忍不住樂了。面對比賽拼盡全力,但穩(wěn)住心態(tài)享受過程,奪得獎牌后的采訪里“活人味”十足,盡顯青春活力。中國運動員們的松弛感,也在盛夏感染了屏幕前的萬千觀眾。
當松弛感成為“網紅”
話說回來,雖然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引發(fā)熱議,但松弛感其實算是“老網紅”了。
松弛感最早來源于一位博主的博文分享。在博主的記錄中,她坐飛機時,有個小孩子證件過期,他的媽媽也沒有登機,直接陪著小孩回家了。但已經坐上飛機的一家人,所有行李都是掛在這位媽媽的名下托運的。由于媽媽沒有登機,所有的行李又都被拉下去退回了。博主感慨,“這樣的事如果發(fā)生在我身上我肯定會崩掉,然后如果是我父母,肯定會大發(fā)脾氣?!碑敃r,這位博主猜測,這家人大概會在電話里吵一架。結果上了飛機的一家人完全沒生氣,打了電話叫人回來拿行李,全程氣氛都很松弛。起飛之后,這家人也完全沒受影響,開心地聊起到了目的地是不是該買點生活用品,這個插曲好像就過去了。“我坐在旁邊,不知道為什么竟然有點想哭。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么松弛的家庭關系……”
這條博文隨后也引發(fā)了網友的廣泛共鳴。再之后,松弛感成了熱詞,成為網絡話語中的高頻關鍵詞。
臺風天也擋不住出門尋覓美食,為了買燒臘可以大排長隊,人腳一雙拖鞋,閑適又隨性,廣東人民的松弛感已經被討論得很多了?!吧俨蝗氪ǎ喜浑x蜀”,川渝人民的松弛感也是互聯(lián)網上的一道靚麗風景。這種深植于生活方式里的松弛感,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
圖源網絡
除此外,松弛感還可以出現(xiàn)在更多場景。
當人們討論女明星的造型,可以說,美得毫不費力,好有松弛感。當年輕人想要展示不費力的時髦,可以給自己的服裝造型打上“松弛感穿搭”的標簽。松弛感拍照、松弛感家居、松弛感妝容、松弛感文案,city walk也要有松弛感,還有最具松弛感的明星,就連個人成長也能發(fā)展出松弛感哲學、松弛感成功學。
你甚至還能看到如何獲得松弛感的教程。
社交媒體上對松弛感的討論
打開社交媒體,在搜索框輸入“松弛感”,就能得到讓人眼花繚亂的搜索結果。對這個網紅詞語不太熟悉的人也許還會有些疑惑,怎么什么都能和松弛感搭上關系,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萬物皆可松弛感”?
現(xiàn)在,松弛感已經成為自媒體博主的賽道之一。
當松弛感被談論得越來越多,人們也開始對此產生了新的思考和觀點。
是真松弛,還是表演松弛?
哲學家韓炳哲在《倦怠社會》里提出了“功績社會”的概念,描繪了一種個體因KPI和績效的擠壓所產生的自我剝削。這直接導致了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始終處在一種過分緊繃的狀態(tài)。有文章指出,松弛感在心理學上被視為一種包羅廣泛的“心理彈性”,它通過增強個人的適應性和恢復力,幫助人們在面對壓力和挑戰(zhàn)時保持平和心態(tài),有效減輕心理緊張和焦慮。
資深執(zhí)業(yè)心理咨詢師崔慶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松弛感是多種正向情緒的歸納或概括,是指身心層面都很放松的狀態(tài)。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系教授湯永隆表示,松弛感和社會上充斥的焦躁、不安、緊張的狀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是一種放松自如、安靜平和的狀態(tài)。
圖源網絡
對松弛感,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見解。
剛工作三年多的寧寧覺得,松弛感是一種游刃有余的狀態(tài),它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而自信則來源于扎實的能力。她回憶,剛開始工作時,她做什么都有些怯場,總是擔心哪里會出錯、被人笑話,在公司里也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但隨著閱歷增長,她在工作里找到了自信,有信心自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心里是很安定的,不會慌張了。”這次巴黎奧運會上松弛感爆棚的運動員們,她覺得自己也有些能共情他們的感受了。
欣然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對她來說,松弛感是“接受一切的發(fā)生,這樣不會對未知有恐懼或者焦慮”。不過,她也坦言,自己現(xiàn)在也還在努力實現(xiàn)這一點,“但是相比年輕時,心態(tài)還是平和穩(wěn)定了不少?!?/p>
大學生小黎最近慢慢發(fā)現(xiàn),網上的松弛感似乎讓自己有些累。她以前喜歡看博主分析明星網紅的松弛感美學或松弛感心態(tài),也會跟著打卡一些松弛感旅行、拍照之類的,但小黎說,網上說的毫不費力,“其實經常挑挑選選,搭來搭去,拍照花了好長時間,還是挺費力氣的。雖然看到點贊會挺開心,但有時會有點迷茫,這算不算是演給自己看?”
為了拿到好成績,陳喬早起晚睡,背地里下了很大功夫,但展現(xiàn)在社交賬號里的是云淡風輕,好像那些高績點的成績單都是輕飄飄得來的。“這樣好像會顯得我聰明點?毫不費力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好?!?/p>
但矛盾的是,當人們努力追求松弛感的時候,好像也離它越來越遠了。
“好緊繃的松弛感?!边@一評論出自一段上海街頭數人戴著耳機跳舞的視頻。視頻里的人看似松弛,但有人發(fā)現(xiàn)自己動作和同伴不一致就開始著急地調整動作。
緊繃的松弛感,也道出了現(xiàn)在網絡上的一種新景象,模仿或者表演松弛。就像湖面悠閑的水鴨,在看似平靜松弛的水面下是瘋狂撥動以保持平衡的雙腿。松弛感仿佛也成為一種評定高下優(yōu)劣的標準,足夠松弛的就是好的,過于用力的“緊人”好像就略遜于松弛的人。那句熱門的“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讓許多人開始思考也許應該給自己的人生松松弦,但這好像逐漸變成了又一種“上岸”,一道名為“松弛感”的岸。
說起人們?yōu)槭裁慈绱俗放跛沙诟?,有文章寫道,這并不只是顯得沒事才去做的做作模仿之舉,而是因為它迎合了無數年輕人內在的渴求:在壓力爆棚的困苦、焦慮中,人們有一種輕松的方式紓解壓力,讓自己獲得情感濡養(yǎng),至少是一種“我能換個活法”的感覺。
陳喬很清楚,網上的很多博主,生活絕對不會是社交媒體中的那樣完美無瑕、松弛閑適,但她仍然愿意看那些精致的博文帖子,“至少不用線上線下都看到的是一地雞毛吧,而且這些內容看多了,也會給我一種動力。只要努力,我的生活可能也能變成那樣。”
雖然各有己見,但幾人都覺得,真正獲得松弛感,是需要底氣的。旁人看到的毫不費力,也許背后是日復一日的非常努力。模仿也好,表演也好,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紓解壓力,或者不斷提升自我,實現(xiàn)進步升級,那就很好。畢竟,生活是過給自己的,松弛感的流行,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人們的心理普遍緊繃。
松弛也好,緊繃也罷,重要的是自我舒心。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松與緊之間的平衡,樂得自在。
記者:肖暖暖
來源:潮新聞
責編:
審核:石慧
責編: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