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鵬
責任編輯:石慧
在經七緯二路口,行人通過斑馬線,機動車文明禮讓。(本報記者 趙曉明 攝)
各主要路口均安裝了提醒駕駛人禮讓斑馬線的標識和交通違法曝光臺。(崔健 張亞魯 攝)
編者按
一個路口的文明,彰顯一座城市的文明。一座城市的文明,就在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
自2017年5月份開始,我市開展了路口交通秩序整治行動,增加警力、投用高科技抓拍手段、加大管理力度、發(fā)動全民積極參與……經過近一年努力,“濟南式過馬路”如今已經成為文明泉城的一張新名片。本報即日起開設“‘路口革命’擦亮文明泉城新名片”專欄,展示這場“路口革命”的成果,倡導車讓人、人讓車,讓文明交通蔚然成風。
濟南交警日前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市未按規(guī)定禮讓斑馬線引發(fā)的死亡事故起數同比下降42.86%,死亡人數下降50%。
從車對人的禮讓,到人對秩序的遵守;從高空的電警設備,到地面的標志標線;從視線所及的提醒標識,到多方參與的人性化管理……在濟南的路口,每一處都是一份可以直抵心底的溫暖,更體現著濟南“路口革命”的深入人心。文明出行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契約的自發(fā)遵守更加勃發(fā)了文明交通的生命力。
“車讓人,人快走” 將文明變成習慣
2月24日早上7:00剛過,經十路舜耕路口,手機地圖顯示,距離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考點已經不遠。此時的濟南,已進入早高峰時段,車水馬龍的街頭,讓獨自來濟南參加藝考的小薛“有點兒緊張,又有點兒不安”。
按照導航指引,拖著裝滿顏料的箱子、背著畫架的小薛準備自西向東過路口。綠燈亮起,小薛剛要過路口,突然發(fā)現有自西向南右轉的車輛向自己駛來,小薛習慣性地往后退。令她沒想到的是,這輛紅色小轎車停在了斑馬線外,司機向她擺手示意讓她先走。匆匆跑過路口,小薛忍不住回頭望向已經走遠的紅色小轎車,“心里突然覺得暖暖的,像在陌生的城市受到了禮遇!毙」媚镄χf。
給過路人溫暖,讓文明、謙讓常駐路口,這就是濟南的“路口革命”。
“開車時是駕駛人,不開車時,我們自己也是行人,這種禮讓是相互的,而且也是為了彼此的安全!笔忻癫芘刻寡,這么做確實也經歷了一個從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一次開車經過沒有信號燈的路口,看到一位老人牽著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過路口,“那次我把車停下時,看到了小朋友開心的笑臉,我自己心里覺得踏實,濟南的街頭就該是這個樣子!
讓行車人踏實,讓安全、感恩長存心間,這就是濟南的“路口革命”。
安全文明出行 一場持久的考驗
“我們疏導的不僅是交通,還是這座城市的情緒,影響著居民的出行表情!边@是很多濟南交警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抱著讓市民開心、安全、暢通出行的想法,濟南交警進行著一場持久的“路口革命”。
加大管理力度。濟南交警在路口和路段增設機動車不禮讓行人抓拍點位,增設慢行地面發(fā)光警示燈、闖紅燈語音提醒設備,加大路口整治管控力度。自主研發(fā)“3+2”路口秩序智能交通管控模式,綜合設置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自動抓拍設備和“交通違法曝光臺”,通過增加交通參與者的違法成本,減少交通違法行為的發(fā)生,實現違法抓拍、聲光提示、違法曝光一體化。
營造路口文化。在斑馬線兩端噴涂印章版“讓”字,把“禮讓三分”的理念烙印在交通參與者心中;在人行信號燈桿上,設置印章版“車讓人,人快走”字樣,讓人車互相尊重成為一種理念;在非機動車停止線內噴涂黃色“守住生命安全線”字樣……一系列小舉措,使禮讓的文字隨處可見,也讓文明的行為隨處可見。
這只是“路口革命”的一部分,這場持久戰(zhàn)也不僅發(fā)生在路口。將機動車禮讓斑馬線的內容在濟南機動車駕駛人考試、領證前教育、滿分學習及考試和駕駛證3小時審驗教育中加大比重;走進中小學,與孩子們互動交流,講述文明出行故事,實現“小手拉大手”的文明帶動作用;對路口違法落實教育、處罰和曝光,對文明行為表揚、點贊和鼓勵……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禮讓斑馬線的良好氛圍,真正使禮讓斑馬線成為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
提高交通品質 濟南人一直在努力
根據濟南交警提供的一組數據,今年1月,抓拍不禮讓斑馬線違法行為較上月下降了25%,未按規(guī)定讓行引發(fā)的死亡事故起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2.86%,死亡人數下降50%。數據背后是路口文明的生根發(fā)芽,更是城市出行安全的最好體現。有人說,“濟南式過馬路”文明、謙讓、溫暖,這樣的交通參與讓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變得更包容、更可愛。
進入后創(chuàng)城時代,一封《倡議書》再次成為濟南人轉發(fā)的熱帖。它倡議大家:1.機動車行經路口應主動減速、停車,禮讓行人。2.機動車禮讓行人后,行人請從“斑馬線”上快速通過。3.在上下班高峰期,行人請結伴通過“斑馬線”,避免引發(fā)交通堵塞。4.行人快速通過后,請回頭給禮讓的司機朋友們豎個大拇指,共同傳遞文明城市的溫暖……
這自發(fā)的轉帖,是深愛著這座城市的濟南人發(fā)自內心的文明接力。后創(chuàng)城時代,營造“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人讓人”的良好交通氛圍和交通品質,濟南人一直在努力。
2月24日,違建拆除后,在千佛山正門眺望不遠處的千佛山。直到仿古建筑被拆除,幾名游客才忽然發(fā)現,站在景區(qū)外的經十一路上,“竟也能如此清晰地看到千佛山”。24日,千佛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稱,違建確實歸景區(qū)所有,但一切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不便多提。[詳細]
濟寧微山島墓前村的長壽老人張顯來剛滿百歲,老人耳不聾眼不花,一輩子在湖里打漁,在島上種地。張顯來年齡漸大后跟著兒子生活,幫著照料地里的地瓜、玉米,兩年前才剛撂下手里的農活。老伴留下的針線簸籮雖滿是補丁,是張顯來最珍視的物件。[詳細]
由于天氣和暖,加上“一湖一環(huán)”景觀照明工程的帶動,今年趵突泉花燈會客流火爆,夜間客流比去年同期上漲三成。今年的高科技互動燈組每天發(fā)出上千份紅包、禮品,還能生成經典國粹頭像,每晚都吸引著數千名游客積極參與。[詳細]
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動員大會,吹響了山東向高質量發(fā)展進軍的號角。如何把這項重大任務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考驗我們的政治定力、發(fā)展定力和工作定力。[詳細]
“康熙抓韁在手,腳踩馬鐙,乘跨坐騎……”2月25日,在臺兒莊古城新春相聲匯上,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登臺獻藝,為市民和游客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評書《康熙買馬》,評書和貫口如珠落玉盤,高潮迭起,讓喜愛曲藝的觀眾一飽耳福。[詳細]
張彪是棗礦集團柴里煤礦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整天忙著開著卡車運煤。張彪出生于1972年,1995年參加工作,那時礦工的業(yè)余生活比較單調,初到礦山的他也不例外地抽煙、喝酒、打麻將,時間長了,就感覺到生活的空虛和無聊。[詳細]